动物越来越聪明并与人斗智
虾
稻草人站田间,麻雀见怪不怪
昨日,在石狮蚶江镇一处稻田,张先生往自家田里扔了块石头,上百只麻雀全飞出来了,黑压压一片。“最近,这些偷食的麻雀多了起来,想了许多办法见效不大。”张先生介绍,今年成群的麻雀不断光顾稻田,农民按照老办法设置稻草人进行驱赶,那些麻雀却已是“见怪不怪”。记者发现,在稻田旁的大树、电线杆上,许多麻雀栖息在上面,等人一走开,它们又飞进稻田偷食。
市农业局植保站陈站长表示,麻雀除了吃稻谷外,还吃害虫,是益鸟。麻雀属于省一般保护动物,不能用毒药捕杀或拉网捕抓,只能采取驱赶的方式。泉州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戴聪杰则建议,采用敲锣进行声音的干扰驱逐麻雀,麻雀听到声响后会飞走,定时进行,效果更好。有网友建议在稻田里撒野兽粪便进行驱赶,但戴聪杰表示,这种方法没有科学依据,可行性不大。
“这些小东西越来越难对付了。”面对猖獗的老鼠和蚊子,年已七旬的蓝阿婆不禁发出感叹。
蓝阿婆当年生活在农村,以前用味道不浓的农药混进稻米或是鼠药都可以对付老鼠,捕鼠夹效果也不错。至于蚊子,她常常在睡前用蒲扇或衣服驱赶一下,再把蚊帐放下,蚊子就只有在外面叹气的分。
2
水母
但最近几年,蓝阿婆却发现这些“传统武器”和“常规战术”没有效果了:老鼠夹空空如也,老鼠药丝毫未动;蚊帐严严实实,蚊子却在耳边飞来飞去。一天晚上,她看见老鼠进了橱子,就把橱门关闭,准备第二天再收拾它。可天亮以后,她打开橱子却不见老鼠踪影,把袋子全搬出来,还没找到。但就在她把一个袋子扔在地板上时,却见一小团黑影“嗖”地从袋子里窜出,瞬间不见了。“这家伙也太会‘潜伏’了。”她的儿子李先生无奈地笑着说。
对于蚊子,李先生更有感触。晚上坐在客厅看电视,蚊子三五成群在面前飞,可等他手上拿一个电蚊拍后,蚊子却很“识趣”地遁逃了。一天晚上,屡屡被蚊子骚扰的他想看看它们怎么进入蚊帐的。半夜,他突然打开手电筒,只见几只蚊子正在蚊帐上“步步为营”寻找漏洞,有一两只则沿着蚊帐与床沿的缝隙匍匐前进。看到几只吃得脑满肠肥的蚊子,李先生气愤地想用手掌消灭它们,可明明对得很准,巴掌拍去,那些看似笨重的家伙却躲来躲去,不见踪影。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市民也有像蓝阿婆和李先生这样的体会。
动物为何能与人“斗智”
泉州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戴聪杰副院长说,其实动物的智商是很高的,为了繁衍与生存,它们会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我们感觉到的动物变聪明,其实也是动物适应环境后的进化。
3
仓鼠
戴聪杰举例说,我们通常会用老鼠夹捕鼠,第一次老鼠很容易被捕到,之后就不一定如此轻而易举;我们使用电蚊拍打蚊子,一段时间以后就发现,蚊子“认识”电蚊拍了;稻田里的稻草人驱逐麻雀的效果越来越小。这些都说明动物在与人类“斗智”的过程中,会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促使整个族群得以顺时而变。
更为常见的就是马戏团里会做算术的动物们。驯养师其实是运用了条件反射原理,在动物学习过程中,让原来不能引起反应的某个刺激与另一个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同时出现,从而在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反应之间建立起的联系。驯养师在教小狗算术时,以食物刺激,反复操练,让算术与食物建立起联系,形成条件反射。
而如果无关刺激(如声、光等)与引起动物躯体运动的非条件刺激(如机械、电刺激肢体皮肤等)多次结合,则可形成防御运动条件反射。老鼠在实验箱内由于偶然踩在杠杆上得到了食物,如此重复多次,它就学会自动踩杠杆去获得食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训练难度,只有当某种信号(如灯光)出现时踩杠杆,才能得到食物。这样多次强化训练后,动物只要见到特定的信号,就会去踩杠杆。同样道理,使用电蚊拍打开开关通电,在周围形成一个磁场,蚊子感觉到了就会自动离开。
即使是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也会有消退的时候。戴聪杰说,动物形成的适应性是具有动态性的。如果没有经常用非条件刺激来强化和巩固,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也会受到抑制而逐渐消失,动物就不那么“聪明”了。(图片来源:摄影部落)